紫外线

通过紫外光引发聚邻苯二酚胺的聚合,可以在生物安全柜内实现片上器官的生产

ty10086 提交于 周三, 08/25/2021 - 16:57
用于制作片上器官( OOC )应用的微流控芯片的表面修饰往往是一个耗时的过程,涉及芯片清洗、紫外( UV )曝光、蒸汽灭菌等。本文报道了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利用标准生物安全柜内的紫外光,在微流控芯片上一步实现儿茶酚胺材料的光引发聚合和图形化。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 )微流控器件中填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单体,然后在紫外光照射下引发材料的聚合,为OOC的应用创造了一个高度可行的表面。我们考察了这些紫外光引发的表面涂层用于制造3种不同的OOCs的性能,微流控芯片通过3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键合和修饰:1 )常规的氧等离子体键合微流控芯片填充单体溶液,然后暴露在紫外光下对表面进行修饰(等离子体键合,聚合物包复);2 )流体层和玻璃基底均暴露在紫外光下对功能层进行包复,同时允许黏合蛋白将这2块结合在一起(紫外光键合,聚合物包复);3 )通过掩膜将紫外光投射到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 )基底上,形成流体壁微流控通道(投影包复)。3种技术中在紫外光照射聚合物涂层表面接种的Cath . a . differential ( CAD )细胞表现出明显的高细胞活力、细胞黏附、增殖、基因表达,与未涂层PDMS相比保留了功能性。UV引发的表面改性技术使用了一种极简的方法,使用较少的设备和现有的基础设施,如生物安全柜,来创建一个功能性的OOC。

低成本、开源的化工分离策略

ty10086 提交于 周三, 08/25/2021 - 16:28
近年来,一种利用开放存取资源进行实验室研究的趋势已经开始。科学硬件的开源设计策略依赖于使用广泛可用的部件,特别是那些可以直接打印的部件,使用可与低成本微控制器连接的可加性制造技术和电子元件。开源软件消除了昂贵商业许可证的需要,提供了针对特定需求设计程序的机会。本综述对化学分离领域内的“开源运动”的影响进行了描述,主要是通过对近5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的考察。涵盖的主题包括一般实验室设备、样品制备技术、基于分离的分析、检测策略、电子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还讨论了在这些与分离有关的专题中继续存在的障碍和进一步采用开源办法的可能机会。

药物未结合浓度和血浆蛋白结合测定的最新进展:分析方法

ty10086 提交于 周三, 08/25/2021 - 16:27
血流中的药物以自由和束缚两种形式存在,其中自由药物负责药理活性。由于蛋白质结合决定了药物在血液中的自由浓度,因此在药物发现和开发的早期阶段测定药物的蛋白质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个性化医疗和治疗药物监测中,最有利于测量药物的自由浓度。为此,需要灵敏、选择性好、快速的分析方法来测定药物的自由浓度及其与蛋白质结合的程度也随之增加。本综述旨在总结近年来用于测定游离药物浓度和血浆蛋白结合的分析方法的进展,重点介绍用于测定血浆蛋白结合的最重要方法。此外,还将介绍和讨论每种方法的概念及其固有的优缺点。

癌症理论磁响应器件的设计与工程:从纳米到宏观

ty10086 提交于 周三, 08/25/2021 - 16:24
设计、研究和开发新型和改进的智能多功能器件是未来十年先进功能材料议程的主要议题之一。可以被外界刺激触发的智能材料被FDA、EMA等监管机构看到,具有很高的创新治疗和改进药物传递系统的潜力。将磁性纳米结构引入到复杂体系中,可以产生多功能的器件,并且可以通过外加磁场进行时空调控。这些磁响应器件可以用于从诊断到治疗肿瘤等多种生物医学应用,并正在积极开发和测试用于癌症治疗。在此,我们从最简单的结构——单一纳米粒子出发,综述了肿瘤磁响应器件的发展。我们在对此类系统的设计和制作给出一些理论概念的同时,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批判性的综述。自然而然,该综述发展到更复杂的结构,从一维磁响应系统发展到三维磁响应系统,显示出更高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因此对临床实践的兴趣更高。审查的结尾是癌症理论磁响应器件的设计和工程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这一生物医学领域的未来趋势。

标签

未来抗病毒聚合物的血浆处理。

ty10086 提交于 周三, 08/25/2021 - 16:14
冠状病毒病2019 ( COVID-19 )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社会稳定和经济。科学界的努力正转向这一全球危机,并应提出今后的预防措施。随着近年来高分子科学利用等离子体通过表面刻蚀、表面接枝、包复和活化等手段激活和增强聚合物表面功能的趋势,结合近年来在纳米尺度上理解聚合物-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将先进的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应用于智能抗病毒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这一趋势文章突出了等离子体基表面工程中创建抗病毒聚合物的创新和新兴方向和途径。在介绍了聚合物等离子体加工的独特特点后,提出了可应用于具有抗病毒性能的工程聚合物的新型等离子体策略,并进行了批判性评价。分析和讨论了利用独特的等离子体效应来设计具有病毒捕获、病毒检测、病毒排斥和/或病毒失活功能的智能聚合物在生物医学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基于微针的点对点传染病诊断装置。

ty10086 提交于 周三, 08/25/2021 - 16:02
最近的传染病爆发,如COVID-19和埃博拉,都强调需要迅速和准确的诊断,以开始治疗和遏制传播。成功的诊断策略关键取决于生物取样和及时分析的效率。然而,目前的诊断技术是侵入性/侵入性的,通过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人员而呈现严重的瓶颈。此外,集中测试设施的可及性较差,旅行的需求可能增加疾病传播。自我管理的点对点( PoC )微针诊断设备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微型针阵列可以以微创的方式检测皮肤内/外的生物标志物,提供(近)实时诊断。很少有专门用于传染病诊断的微针装置被开发出来,尽管类似的技术在其他领域建立得很好,并且普遍适用于传染病诊断。其中包括用于生物流体萃取的微针、微针传感器和捕获分析物的微针,或它们的组合。可以从血液和真皮间质液中进行分析取样/检测。这些技术在传染病诊断方面正处于发展的初期,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就这些微针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效用及未来展望作一综述。